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行业要闻详情

拓市场、聚机构、勇创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进阶与突破

2022-06-20 15:59:37

金融开放一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底色。

2016年3月,坐落于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的上海中心大厦正式完工。这一标志性建筑的落成,再度刷新了上海天际线,上海的金融业发展也迈向更高层级。

过去五年来,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由2016年的1364.7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511.07万亿元,增长84%;金融业增加值由4762.5亿元增加到7973.25亿元,增长达63%。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上海在迈向国际金融中心路上的全力冲刺。

13年前,国务院发布“19号文”,以国家文件形式正式对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指导,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由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在衡量国际金融中心实力的权威指标中,排名逐步提高,由起初的第24位一度前进至第三位。

如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结累累硕果——各类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要素齐备,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迈入新阶段,新一轮的开放与创新正在路上。

 金融市场规模再上台阶

如果要用关键词来形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过去五年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会计学教授李峰给出的答案是:增长。作为国内金融机构集聚的主要城市,金融市场的稳步增长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亮点。

这在数据上有着直观印证。2021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已由2016年的1364.7万亿元增加至2511.07万亿元,增长超80%;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增加至7973.2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8.5%,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8.7%,居全国城市之首。

其中,上海证券市场已成为中国内地首屈一指的市场,上市公司数、上市股票数、市价总值、流通市值、证券成交总额、股票成交金额和国债成交金额等各项指标均居首位。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证券交易所和全球最活跃的证券交易所之一。截至2021年底,上证所IPO数量及募集资金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

业内的共识在于,目前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我国金融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曾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上海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交易量跃居世界前列。金融机构从单一到多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从国内走向国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改革创新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勇担排头兵先行者战略使命。

具体从市场种类看,上海集聚了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票据、期货、黄金、保险等各类全国性金融要素市场。除传统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外,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海清算所、上海保交所、上海票交所等一批新型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立,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定价能力来看,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价格”持续扩容,“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银”“上海铜”等以人民币计价的基准价格相继推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基准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成为国内外市场观察人民币汇率水平的主要参照指标,上海关键收益率(SKY)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定价基准。

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是全球三大铜定价中心之一;原油期货成功上市后,上海成为继纽约、伦敦后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并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基准价格“上海金”。

“无论是从交易规模、市场种类、参与机构数量来看,上海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李峰对记者称,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架构已经基本确立;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支付清算等核心功能日益成熟;再者,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上线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等,进一步健全配套服务体系。

上海的种种迈进同样得到了各方认可。在由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共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中,上海曾于2020年9月和2021年3月连续两期位列第三。而在GFCI指数首次发布时,上海排名第二十四位,与第一名伦敦差距193分。名次的进步反映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轨迹。目前,在第31期GFCI排名中,上海位列第四,紧跟纽约、伦敦、中国香港之后。

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金融开放一直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底色。近年来,上海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比如,加快外资金融机构集聚,“首批”“首家”示范效应明显;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把握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重大机遇,率先实施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等创新举措。

具体来看,在金融机构层面,截至2017年末,上海各类外资金融机构达435家,其中外资法人机构87家;到了2021年,上海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近1700家,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过30%;在全球排名前20位的国际资管机构中,截至2021年末,已有17家在上海设立主体,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前沿的地位更加凸显。

另据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披露,今年以来,先后有汉领资本、建银国际、鼎晖投资、集富亚洲(二期)4家机构申请参与QFLP试点;贝莱德基金、安中投资两家机构申请参与QDLP试点。目前6家资管机构试点资质均已获批。

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之下,多家国际资管机构仍表示看好上海未来发展,计划加大在华业务,提交了追加试点额度的申请。瑞信投资、品浩投资、瑞锐投资三家QDLP试点机构分别获准追加额度2亿美元、2亿美元、1亿美元,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4亿美元、4亿美元、1.5亿美元;海纳华、信旌投资两家QFLP试点机构分别追加0.7亿美元、5亿美元投资额度,获准总额度分别达到7亿美元、10亿美元等。

外资金融机构的集聚进一步助力上海打造全球资管中心,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2021年3月的GFCI排名中,上海资管中心建设的成绩也得到体现,在投资管理这一领域中,上海排名第五,仅次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老牌资管中心。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解冬此前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上海资产管理行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上海各类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1/4左右,其中保险资管、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上海资产管理领域具有资管机构多元、大类资产齐全、交易市场完备、国际化程度高、产品服务创新强、金融科技含量高等特征。

“下一步,上海将着力完善多元化资管机构体系,创新更多资管产品和服务;着力提升资管领域国际化水平;着力加强资管人才引进培育,优化资管发展环境。”解冬强调。

除了金融机构集聚,为了联通境内外两个市场,上海在跨境金融工具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2018年,原油、铁矿石等期货产品分别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沪伦通”于2019年在伦敦正式启动;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首单自贸试验区外币融资担保品管理业务、首批挂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利率期权产品等融资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上海配置全球金融资源能力持续增强。

这是未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强大动力。李峰对记者表示,当前“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好在岸和离岸两种资源,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全球资源的配置,尤其是金融资源的配置需要从国际化产品业务的推行和国际机构生态圈的打造两方面推进,以推动金融市场对全球资本形成有效配置。

金融科技建设再攀高峰

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焦点和趋势。作为国内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较早抓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业带来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

2020年,上海发布了《新葡京网址》,提出要力争用5年的时间,把上海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是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

过去5年来,上海金融科技产业生态持续完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上海设立上海金融科技公司,一批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相继在上海落户;重大试点有序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稳步实施;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持续推进,培育发展了一批前沿科技领域的头部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面的研发应用水平持续提升;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成立,搭建金融科技的行业合作和国际交流平台;启动“上海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培育一批创新性强、应用性广的金融科技示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上海正式启动证监会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这是继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人民币后启动的又一项重要金融科技试点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上海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启动,为上海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

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当时表示,在上海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将更好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期货行业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上海发展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

和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试点同一时期,央行上海总部领导与苏浙皖三省人民银行负责人共同发布了《新葡京网址》团体标准。该标准是长三角区域首个联合发布的金融团体标准,旨在建立长三角区域金融标准互认互通机制,为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业务和安全保障,推动金融服务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充分赋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海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已初具成效。”吴清总结称,面向未来,上海将加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优势已有体现。在GFCI的金融科技子榜单中,上海保持第二名,仅次于纽约。李峰告诉记者,上海在金融科技领域表现十分亮眼,在最新一期的GFCI 31期排名中,上海与排名第一的纽约差距已从上次的28分缩小到16分。

“中美两国在金融科技领域都投入巨大且成绩斐然,在排名前十的金融科技中心中,有5个来自美国,4个来自中国。该领域是中国金融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赛道,上海需要保持优势不落后,持续发展金融科技。”李峰说道。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经历了前期的积累建设,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处于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另一边,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将当前阶段归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3.0版。他称,对于上海而言,步入3.0版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任务,特别是当前国内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就国际而言,此时正值全球大变局;从国内看,中国正构建新发展格局。基于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必须要适应大的时代背景,同时也要更好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与其他方面的建设形成更好互动。

2021年8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新葡京官网》(下称《新葡京网址》),明确了未来五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和重要任务。

“到2025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服务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新葡京网址》提出的总体目标。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伴随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被赋予新的内涵。而“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明显增强”正是这一内涵的具体体现。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强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以人民币资产为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他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服务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加快中外金融机构集聚;二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三是努力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四是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记者表示,未来要加强金融机构的专业化,通过市场细分,加强产品创新,尤其是人民币业务的创新;要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种类,创新服务模式,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人民币资产交易品种;扩大业务范围,拓展服务区域,促进金融业务创新融合等。

李峰对记者称,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大重心就在于明确国际化的功能定位。他称,从对接资本(资源)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来看,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以国内、国际和离岸业务并重,可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中国香港、苏黎世以离岸业务为主,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而上海由于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和离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金融业国际化以及离岸交易发展相较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还有提升空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要牢牢把握国际化的定位,统筹发展离岸、在岸两个市场。”李峰说。

(来源:上海金融,第一财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