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举办上海金融运行情况新闻通气会。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吕进中主任、金融市场管理部荣艺华副主任、外汇管理部葛庆副主任分别介绍了2022年上海货币信贷运行、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外汇收支形势等情况,并围绕信贷政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工作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十余家中央驻沪媒体、上海本地媒体和财经媒体参会。
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行党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引导全市信贷投放总量增长、结构优化,有力支持上海经济加快恢复重振。加快落实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浦东引领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坚定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推动外汇管理改革扩面增效,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信贷投放总量增、结构优、成本降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信贷投放保持增长,实际利率下行。2022年12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加8232亿元。12月,上海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9%,比上年末下降62个基点。其中,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比上年末下降47个基点,促进了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二是企业中长期贷款明显增长。全年全市人民币企业贷款增加6205亿元,其中12月当月增加235亿元。从期限结构看,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55亿元,是全年月均增量的2.3倍。分行业看,12月贷款增量同比多增的行业主要是房地产业、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文体娱乐业,反映出房地产业和接触性服务业需求边际好转。
三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帮扶重点领域。全年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472.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12000户;累计发放再贴现1061.6亿元,惠及市场主体3300余户。截至12月末,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5.16亿元,带动相关地方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95.4亿元。12月,首批5094万元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资金落地,惠及市场主体9200余户。截至12月末,相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超1000亿元。累计发放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下贷款206亿元,支持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补充资本金,相关商业银行同时提供配套融资累计授信137.8亿元。
同时,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直达性。12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40.4%;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5.8%、34.5%和27.8%。全年累计为7万多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付息3000亿元。3月初至年末,累计向主要受困行业的5万家企业提供4900多亿元贷款支持。
债券市场开放持续推进 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一是参与机构范围广,持债规模和交易活跃度高。2022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共完成178家境外机构法人备案。截至2022年末,已有来自除南极洲以外的六大洲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071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类型覆盖境外主权类机构、银行券商保险等境外各类持牌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截至2022年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的持债规模为3.46万亿元,其中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39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5%。全年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交易量约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5%,近5年年均增速约43%。
二是市场开放程度深。信用评级行业开放步伐加快,已有2家外资评级机构的境内子公司完成备案进入国内市场。外资银行积极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已有2家银行取得A类主承销资格,2家银行取得B类主承销资格,5家银行取得承销资格。与国际金融市场制度规则进一步接轨,境外机构可自主选择签署NAFMII或ISDA衍生品主协议。截至2022年末,已有6家境外商业银行、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1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ISDA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1家境外证券公司和3家境外资产管理人完成NAFMII主协议的签署和制度备案。
三是互联互通合作加强。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通”落地,2021年9月“南向通”正式上线运行,2022年7月“互换通”相关准备工作启动。“债券通”和“互换通”基于境内外基础设施机构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既尊重国际通行做法,又兼顾我国实践,有效畅通了境内外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渠道。此外,在交易环节,外汇交易中心已与彭博、TradeWeb、MarketAxess等国际主流交易平台建立直连,全球投资者交易便利度明显提升。
涉外收支稳步增长、结构优化 外汇市场韧性进一步增强
一是涉外收支稳步增长,涉外经济活力增强。2022年,上海地区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总额350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的28.2%,与2021年基本持平。其中,收入16089亿美元,支出189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8.7%。银行结售汇总额9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结汇3777亿美元,售汇554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4%和增长6.5%。
二是货物贸易逆差收窄,服务贸易动能趋于多元,新兴产业引资亮眼。全年货物贸易收支总额8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3%;逆差1992亿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收入同比增长5.2%,支出同比下降1.1%。上海跨境服务贸易收支总额24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从构成看,货物贸易保持韧性,拉动运输服务收支总额同比增长6.3%;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收支总额同比增长5.5%;旅行服务收支呈企稳回升态势,收支总额同比增长13.1%。2022年,上海地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FDI)资本金流入360亿美元,保持较高规模。制造业FDI资本金流入增速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引资亮眼。企业跨境融资相对平稳,上海地区签约口径外债调整幅度相对温和。
三是市场主体持汇行为更趋理性,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全年上海地区货物贸易外汇收入结汇率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货物贸易外汇支出购汇率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上海地区外汇套保比例为30%,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人民币在上海地区涉外收支中的占比连续5年攀升,2022年占比60.7%,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
四是临港新片区部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持续深化。截至12月末,临港新片区13项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全部落地实施,合计试点企业162家,交易12397笔,金额约271.21亿美元。为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外汇局率先在上海扩围部分试点政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银行直接办理非金融企业外债签约登记试点区域由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上述扩围政策操作指引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续将适时推动成熟政策进一步复制推广。
(来源:人民银行上海总部)